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8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森林生态福祉由486元增至708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8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森林生态福祉由486元增至708元
我们每个人享有森林生态福祉,
并且能转化成一定金额?
没错!
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最新结果显示,从2015-2022年,上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呈持续增长状态,总价值量由117.43亿元/年增加到175.23亿元/年,增加了57.8亿元,增幅49.22%;每公顷森林的生态价值从12万元增加到14万元;上海常住人口人均森林生态福祉由486元增加至708元。
自2015年起,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组织启动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工作,上海市林业总站和上海交通大学为承担单位。项目以上海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依据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GB/T38582—2020)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连续8年对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摸清了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以2022年为例,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康养四大服务功能价值为133.93亿元/年,占比76.43%,充分凸显超大城市上海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特点,以及市民对美好人居环境和森林游憩康养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
近日,由上海城市森林生态国家站团队分享的《上海市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荣获第十二届中俄(黑河)林草生态建设学术论坛暨CFERN&TECHNO第⑩届学术年会“国家系列丛书成果展示奖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发布成果展示奖”。
本获奖成果展示了上海市全域森林资源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充分反映上海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建设成果。同时,评估结果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惠民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素材来源:市林业总站
编辑:暖暖
上海有多少人口
截至2021年末,上海常住人口2489.43万人。
2022年3月15日,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式公布。截至2021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万人,出生率为4.67‰;死亡13.9万人,死亡率为5.59‰;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
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去年人口数据均已公布。对比来看,三省一市2021年常住人口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浙江、江苏、安徽及上海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72万人、28.4万人、8万人及1.07万人,合计增量接近110万人。
上海再次放宽落户门槛
疫情解封后的上海,除了抓生产、促消费之外,还在抓紧时间抢人才。日前,上海发布最新落户政策,明确在沪各高校及其他地区“双一流”高校/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相应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这是继2022年6月初针对留学回国人员出台落户政策后,上海再次放宽落户门槛。自2020年以来,上海已多次放松落户。此次上海放松落户限制,距离上一次出台放松政策更是不足一个月。如此高的频率,也让户口含金量很高的上海流露出对人才的渴求。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人口增长超百万,长三角隐忧尤现
急求!!08年上海人口分析
1 人口分析:至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常住出生人口16.66万人。其中,户籍出生9.67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8.89‰。其中,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98‰。常住死亡人口11.55万人。其中,户籍死亡10.7万人。常住人口死亡率为6.17‰。其中,户籍人口死亡率为7.73‰。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2‰。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
2 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3 人均GDP 为7.25万元。
4 国民收入数据未公布。
5 人均个人收入:无此统计项目。
6 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城市与农村分开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6675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385元,增长11.4%。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398元,比上年增长12.4%。
7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公报中未公布。
8 恩格尔系数:公报中未公布。
说明:上述数据来源于200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网址为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03/01/content_17353108.htm
部分数据在公报中未公布,只能在统计年鉴中才能查到,2009年的统计年鉴应该最近要出了,你可以问一下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人口
记者从上海市统计局获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信息,该市现有实际人口总量为1696.94万人(包括常住人口和来往于上海,并在上海停留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从人口规模来看,上海已成为仅次于东京、墨西哥城、圣保罗、纽约的世界第五大城市。
据统计,1990年上海户籍人口为1283.35万人,2000年上升为1321.63万人。上海市户籍人口增长原因是人口净迁入,而外来流动人口是上海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上海外来流动人口1988年仅为106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升至387.11万人。上海已经成为全国三大省际人口流动中心之一。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200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3‰。
据悉,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从1993年起,已连续八年负增长,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上海市是唯一人口自然变动呈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区域。
上海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05年上海人口概况透露,2005年本市“实有人口”已超过1900万;而外来常住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数据增加139万人,年均增27.8万人。外来人口的流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市户籍人口结构上的不足,为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的人口资源。
“实有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的常住人口加上在本市居住一天以上半年以下的外来人口。据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本市实有人口已达1921.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占实有人口69.8%;常住外来人口占22.8%;半年以下外来人口占7.4%。
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本市外来人口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速。2005年,来沪居住一天以上外来人口达到581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增长8.4%。其中来沪半年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438万人,比上年增加34万人。新增外来常住人口主要被郊区吸纳。2003年起,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开始向周边扩散,外来人口总量从2003年末的130万人下降为2005年末的12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从102万人下降为97.6万人。其中唯有普陀区的外来人口仍呈增加趋势。2005年,普陀区外来人口为26万余人,比2003年增加近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增加近2万余人。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2004年户籍人口的较大幅度增长(该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增长10.62万人)后,本市户籍人口增长已回归到最近几年年均7万到8万人的水平。2005年末,本市公安户籍登记人口13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7.87万人,增长0.6%。其中出国及去外省市半年以上人口约20万人,因此全市户籍常住人口约为1340万人。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心城区的户籍常住人口比户籍登记人数要少约60万人,浦东、闵行、宝山和嘉定四区的户籍常住人口比户籍登记人数要多约50万人。人户分离现象进一步加剧。
户籍人口中老龄化水平明显趋高。本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2005年达到了19.6%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上海比全国要提前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水平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统计部门还透露,在未来25年内,本市35岁到60岁年龄段的人将逐步进入老年人口阶段,这个庞大的人口群体(2005年为609.35万人)将极大地提高上海市老龄人口比重。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黄庭钧)上海市统计局今天在此间发布了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公报称,到2000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市全市人口总数为1673.77万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市共增加了339.58万人,增长25.5%。
公报显示,在普查时点前一年,即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市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人口9.49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3‰。此次增加的300多万人,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所致。
统计表明,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上海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全市文盲率由11.1%下降为5.4%。人口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上海外来人口387.11万人,成人口增长主因
新华社上海4月18日电(记者黄庭钧)上海市今天公布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情况,全市总人口1673.77万人,与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增加了339.58万人,增幅25.5%。其实,上海市的户籍人口从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自然负增长。很多人因此疑惑:为什么此次普查人口总数不见减少,反倒增加了300多万人呢?
对此,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统计局局长潘建新解释说,此次人口普查,上海从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外来流动人口普查。在统计口径上,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来沪不到半年的外来流动人口”包括进来。因此,此次增加的300多万人,主要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幅度增长所致,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潘建新介绍,十年来,外来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庞大,到此次普查标准时间,全市外来人口已达387.11万人。从邻近上海的华东地区流入的人口高达298.41万人,占全部外来人口的77.1%。其中安徽省来沪人口最多,占全部外来人口的三分之一。外来人口来沪后,主要居住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浦东、闵行、宝山、嘉定、徐汇和普陀6个区的外来人口占外来人口总量59.4%。
潘建新说,外来流动人口在上海的居住时间越来越长。在387.11万外来流动人口中,在沪居住半年以上有305.74万人,占总量的79%。从外来流动人口在沪居住时间看,有222.31万人居住在上海一年以上,占外来人口总量的57.4%。居住五年以上的有70.17万人,占外来流动人口总量的18.1%。他说,由于上海在前几年就推行了“蓝印户口”政策,加上住宅建设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外来人口全家迁移来沪,目前外来流动人口以家庭户形式在沪居住的占总量61.8%。
潘建新说,外来人口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从事经济活动,因此主要是15到44岁的青壮年,总数有301.71万人,占总量的五分之四。据他介绍,上海是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沪务工、经商,所以外来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人口居多,占总量的73.4%。他们在沪从事的主要职业是制造业、建筑业和商业服务业,占经济活动人口总量的59.3%,为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上海市统计局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
据介绍,与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增加了137万人,增长8.35%,年均增27.4万人。上海共有家庭户627万户,家庭户人口1667万人,集体户人口为111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为438万人,占24.63%。
上海户籍人口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数据显示:本市常住人口的出生数为12.39万人,出生率为7.04‰;死亡人口为10.7万人,死亡率为6.08‰;本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6‰。其中,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6‰。
上海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常敏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27万左右的人口增长对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流入,包括毕业生、外来劳动力和留学归国人员等。
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1900万,这意味着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还有120万左右的增长空间,平均每年约24万左右
帮你找材料找的辛苦...
上海人口2023总人口数多少
至2022年末,全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11.6万人,出生率为4.67‰;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2‰;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07.76。全市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4.11岁。其中,男性81.76岁,女性86.56岁。
上海的历史沿革:
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秦汉及以后先后属会稽郡(治吴县)、吴郡(治吴县),分属海盐、由拳、娄县诸县。唐天宝十载(751年),吴郡太守奏准设立华亭县,上海地区开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境约今上海地区吴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团一线以西地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
上海有多少人口2022?
2489.43万人。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是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入海口,面向太平洋。2020年末,上海行政区划面积6340.5平方千米,下辖16个区,上海常住人口2487.09万人。
上海平均海拔高度2.19米,大金山岛为上海最高点,海拔高度103.7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后缀:8年,上海常住人口人均森林生态福祉由486元增至708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