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1839亿人次暑期游交出亮眼成绩单还有这些新特点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
1839亿人次暑期游交出亮眼成绩单还有这些新特点
随着各地中小学开始陆续开学,这个暑期也即将结束。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期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的2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1万亿元,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的28.7%。今年暑期的旅游热度明显高于2019年同期,多数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热门城市机票酒店预订量均高于2019年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相比于2019年,这个暑期国内热门城市机票预订量增长四成,酒店预订量增长1.4倍,门票预订量增长35%。
在线平台旅游研究员陈理楠:相比2019年,今年暑期,家庭亲子游的订单大概增加80%左右,博物馆的订单大概增长200%左右。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这个暑期是过去五年旅游市场最热的暑期,由于研学、避暑、康养、休闲度假市场的共同支撑,也是旅游市场最繁荣的时期。
高温催生避暑游打造旅游消费新市场
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出现的高温让人们避暑旅游的需求集中释放,滨海、山野露营等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游客。
今年暑期,辽宁营口鲅鱼圈区的山海广场景区持续迎来旅游高峰,日平均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
游客吴萍:吹着海风、踩着沙滩,心情放松,非常惬意。
在营口市鲅鱼圈区的熊岳植物园内,500余种珍稀树木木香馥郁,形成了占地约27万平方米的“天然空调房”。园内独特的景观设计和自由嬉戏的小梅花鹿,让游客顿生回归自然之感。
游客陶冶:感觉这边的温度一下子比外边都能降了几度。而且孩子也喜欢到这里玩,可以和小动物零距离接触。心情也非常好。
同时,“拥抱乡野”的沉浸式露营也成为今夏休闲避暑游的新风向。山水为幕草为席,一顶顶帐篷撑起了“诗和远方”。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文旅广电局局长杨红岩:鲅鱼圈(区)抢抓暑期“黄金季”,预计6月至8月,接待旅游人数近4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8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避暑旅游,这是一个具有上万亿元旅游消费潜力的新兴市场。今年这个暑期又特别炎热,不仅是海边、湖边、山区、草原、森林,甚至包括在城市的一些主题公园,都拥满了消夏避暑纳凉的人群,(很多人)甚至是候鸟式地在全国范围内避暑。避暑旅游变成了广大城乡居民共同的追求。
红色研学游热度上涨
今年暑期,红色研学游热度上涨。在湖南,超过3万名学生走进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这场名为“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中,来自湘潭市益智中学的1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组前往各个历史专题展区,通过展教结合、拓展作业的方式,沉浸式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湖南省湘潭市益智中学学生李雅彤:因为正是有了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他们坚定无比的信念和为国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
研学过程中,学生们还聆听了一场主题为《为民族谋复兴》的思政大课。课程不仅把图、文、影像资料囊括其中,还将情景演绎、典型代表人物上台发言等方式有机结合,让思政课“活”起来。
湘潭市益智中学思政课教师刘虹霞:道理与鲜活的历史资源融合,既喜闻乐见,又入脑入心,让青少年通过红色研学旅行汲取丰富的红色养分和强大的精神能量。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党委书记高扬先:我们已经制作了60堂思政精课,以物叙事,以物证史,把我们纪念地的纪念馆,打造成了一个立体鲜活的红色基因库和沉浸式的红色教育大课堂。
“菜市场旅游”体会城市烟火气
这个暑期,人们的旅游方式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其中菜市场成为了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在云南昆明,逛菜市场成为人们沉浸式了解云南风土人情、感受云南烟火气的新“景点”。
上午九点,位于云南昆明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热闹非常,不少游客把菜市场放到了这次“云南游”的目的地中。
长沙游客张伟:大理、丽江的农贸市场都逛了,喜欢接地气一点的。这里我觉得品类比较齐全,买了一些饼、水果、酒糟。
广东游客戎女士:比较有特色,性价比非常高。以前可能更喜欢去逛商场或者是爬山,但是现在感觉来市场是最能感受当地的人文这方面的。
据不完全统计,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现在日均客流量高达6万人次,市场管理方也在探索管理方式,守护好农贸市场的“烟火气”。
云南大观篆新农贸市场管理人员陆光福:初衷还是维持现在的原生态,保障周边居民的民生和经营秩序。我们也欢迎一些具有云南特色的食材、小吃过来农贸市场里面,充实我们的品类。
商户免租金入驻实现共赢发展
在游客们拓展旅游新体验的同时,景区为了吸引商户入驻也是下足了功夫。今年暑期,安徽马鞍山长江不夜城景区以免租金、共享发展的模式,实现了商户、景区共赢发展。
晚上8点多,张祥的小吃店里迎来了每天最忙碌的时刻。来自四川的张祥去年9月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长江不夜城景区开了一家特色酸辣粉小吃店,由于景区免收租金,打造开放式商业街区,现在每天的人气都非常旺。
安徽马鞍山长江不夜城景区商户张祥:现在一个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多一点,还感觉挺不错的。
安徽马鞍山长江不夜城景区商户张翠:像我们铺子在其他地方的话,租金至少也是要三四千(元每月)。这边给我们免房租,所以我们的创业压力会减轻很多,这边人流量也可以。
长江不夜城依托马鞍山的地域文化与历史底蕴,充分整合当地非遗传承、民间技艺、特色美食、民族风情等稀缺要素,融合青海、安徽、上海等11个省份的典型文化内容兼收并蓄,形成“长江文化”特色。
安徽马鞍山长江不夜城品牌负责人张俊:街区通过场景打造、精品演绎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源源不断,使商家有更好的营收,从而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
文博热持续升温文创产品受青睐
这个暑期,游客对旅游中的文化元素也有了新期待,不再“走马观花”而是“深度体验”。
在浙江绍兴越城区,古城奇妙夜活动现场还原了唐宋时期百人踏歌的盛景,现场设置了乞巧茶宴、国风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
而在位于河南洛阳洛龙区的一家牡丹瓷制瓷车间,一块乳白色土坯在捏花匠人灵巧的手中,一会儿工夫就变成了一片片形态各异的牡丹花瓣。戳视频↓↓↓来了解一下创意满满的文创产品是如何诞生的。
《小花匠》是一款集国瓷文化、国花文化的高级定制文创产品。饰品小巧精致,花朵直径仅有寸许长,而花瓣就有20多片。
捏花匠人手工揉搓出长短不一的泥条,蘸上特制的颜料泥粉制成花蕊,一件形态逼真的牡丹瓷素坯便成型了。这些制作好的素坯要经过3到5天阴干,然后才能入窑烧制。
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牡丹瓷的制作工艺主要有6大部分,瓷土的配制、釉水的配制,做花,做叶子,做花蕊,组合,最后是烧制。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在1200度的高温下经过数次反复烧制,一件“黄金蕊、红玉瓣、翡翠叶、琥珀枝”的牡丹瓷才能绽露芳容。
围绕着牡丹瓷,当地研发了1000多个品种的文创产品,类型涵盖城市、家装艺术等等,让历史文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方式走近游客,成为独具特色的洛阳文旅名片。
数据表明旅游业已进入复苏向上新通道
专家表示,旅游消费属于综合消费,关联性广、带动性强,是稳定消费预期、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暑期市场数据表明,旅游业已经进入复苏向上新通道。我们也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节假日旅游和全年旅游经济持更加乐观的预期。
(客户端)
2022暑期旅游市场展望-多重积极因素支撑下的需求修复
旅游 业即将迎来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第三个暑期,这将是一个有挑战又有机会的暑期。2022暑期 旅游 市场的外部环境空前复杂,一方面是局部疫情可能的反弹风险及消费信心修复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则是空前力度的消费***和产业***政策的支撑。就目前而言,积极因素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国内 旅游 市场有望在这个夏天开启一段需求修复的历程。
一、多重利好政策集中释放,2022暑期 旅游 市场获全方位支撑
进入5月份以来,在“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的指引下,各种稳增长及促消费举措陆续落地,疫情防控政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为 旅游 业复苏提供了政策支撑。
旅游市场展望——多重积极因素支撑下的需求修复" img_height="806" img_width="838"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4ccb3eda65c5387a.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首先,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纾困政策的加快落地实施将有效稳定暑期 旅游 市场乃至下半年整个市场的供给端,“留住”大部分 旅游 从业者,为行业复苏保存力量。
其次,在国务院33条稳经济举措的总体部署下,各地已经出台了涵盖文旅消费领域的促消费政策,无论是力度还是覆盖广度都是空前的。促消费政策一方面将直接拉动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在 社会 层面掀起一轮“消费热潮”,重新激活被疫情压抑的消费热情。
最后,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精准。疫情反复是 旅游 市场复苏的最大影响因素,越来越科学精准的防控政策对于市场复苏意义重大。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总体的疫情防控政策机制引入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安排,初步找到了新形势下疫情防控与稳经济之间的平衡点。 旅游 行业疫情防控政策最大的调整则是将跨省游熔断机制的实施范围由省一级缩小到了区县一级,从而将避免出现2021年暑期多省级市场同时熔断的情况,这将是今年暑期 旅游 在政策层面较为直接的支撑。
二、产业链趋稳叠加需求修复,2022暑期 旅游 有望重回复苏轨道
在各种纾困政策和促消费政策的支撑下,2022年暑期 旅游 产业链的稳定性增强,需求端的修复也将获得全方位的支撑,市场将重回复苏轨道。
因遭遇局部疫情反弹,2021年暑期 旅游 市场未能延续2020年暑期的复苏势头。以铁路和民航两大客运部门的客流量数据作为观察指标,2020年暑期(7月和8月两个月)铁路和民航的旅客发送量总计为54127.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大约68%,而2021年暑期的旅客发送量总计为53408.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7%,复苏遇到了波折。
综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及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撑,对比2021年同期,预计2022年暑期国内 旅游 市场将重回复苏轨道,整体的出游人次将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0%以上,差旅、探亲等刚性需求支撑的大出行市场的恢复比例将略高于 旅游 度假市场(客流量维度)。
旅游市场展望——多重积极因素支撑下的需求修复" img_height="450" img_width="750" data-src="//imgq8.q578.com/ef/0619/c03fc56f23a80568.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三、中短线仍为基本盘,长线出游需求将加速修复
结合政策端的利好以及消费端的反应(截止6月上旬同程旅行平台的暑期出行预订情况),个人认为2022年暑期的长线出游及出行需求将迎来加速修复,同时中短线需求仍将构成整个暑期市场的基本盘,成为整个暑期客流量的主力。
首先,跨省游熔断机制优化调整后,暑期长线出行的信心将稳定恢复,旅行社长线团队游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将拉动交通出行、住宿及目的地零售、餐饮等相关消费。长线出游需求的加速修复将是2022年暑期最大的看点之一。
其次,在核酸检测常态化机制之下,12岁以下亲子游需求的修复获得了一定的支撑,考虑到地方教育部门可能出台的针对学生跨省出行的限制政策,个人认为中短线的亲子游需求将是主力,尤其是周边亲子游需求有望迎来报复性出游。亲子游需求的恢复构成了整个暑期 旅游 市场稳定复苏的“引擎”,将带动家庭游需求,对总体客流量的恢复起到较强的拉动作用。
最后,将涌现出更多新消费热点。疫情以来,国内 旅游 市场涌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新消费热点,从剧本杀到电竞酒店,再到近期的露营热,展现出了消费多元化的巨大潜力。预计新消费热点在今年暑期 旅游 市场仍将占有重要位置,多姿多彩的夜游市场,周末微度假,乡村游,旅居避暑等等,都将为整个暑期市场增添不少亮色。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程超功)
“双节”消费数据亮眼,专家称提高居民收入才是稳消费核心
长达八天的国庆中秋长假交出了亮眼成绩单,零售餐饮、国内出游人数、 旅游 收入、电影票房等多项数据都十分可观。商品消费市场火爆,将有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复苏。
业内分析,假期消费强劲仍属于恢复性增长,补偿性消费特征明显。长远来看,消费复苏依然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及经济增长的恢复,宏观政策的重点应更加注重增加居民收入和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收入是稳消费和形成“双循环”的核心与根本。
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在国内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背景下,叠加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作为聚集性消费的代表,零售和餐饮消费成为黄金周亮点之一。
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但这个4.9%的增速,与往年同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017-201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0.3%、9.5%和8.5%。
节日期间,宁波、北京、甘肃、上海、海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8%、18.6%、14.4%、13.7%和12.5%。以海南为例,海关总署9日公布,离岛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的首个中秋国庆长假,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0.4亿元、旅客14.68万人次、件数99.89万件,同比分别增长148.7%、43.9%、97.2%。
商务部表示,“十一”黄金周期间,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商品消费持续升级,吃穿用等基本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有机食品、 汽车 、智能家电、金银珠宝等升级商品销售增幅明显。
受益于国内消费大市场, 旅游 经济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境下全面复工复产复业的新阶段。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电影行业也在黄金周迎来爆发。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国庆档宣告以39.5亿元票房成绩收官,成为了史上第二高票房的国庆档。内容题材类型的多元化涌现、数字化宣发的加持,以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座率被提升至75%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0年中国年票房累计已突破122亿元(合18亿美元)。
补偿性消费特征明显
郑后成表示,从实体经济运行角度看,逆周期政策的调节下,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连续3个月录得两位数增长,工业企业亏损家数累计同比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叠加出口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大概率继续回落。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有望触底反弹,对十一黄金周的消费形成支撑。
此外,消费数据亮眼的背后,是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销费政策红利的显现。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 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19项支持政策加快15种新业态新模式 健康 发展。
地方上,近期江西省、山东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纷纷组织召开 旅游 产业发展大会,拿出硬招、实招,激发文化和 旅游 投资潜力和活力。
郑后成表示,从政策支持层面看,央行及时降准降息,并适时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的力度。财政部加大减税降费以及转移支付的力度。商务部推出“消费促进月活动”,形成贯通全年、引领全年、带动全年消费的积极态势。
提高居民收入是消费基础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弱,消费复苏乏力。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动性、接触式消费受到严重抑制,成为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在8月份终于迎来了年内首次正增长,但累计增速依然为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29亿元,除 汽车 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15139亿元,同比均下降8.6%。
郑后成表示,消费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消费增速的回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向好预期的拉动。随着疫情防控取得实质性胜利,叠加宏观经济修复,四季度消费增速大概率逐步向好。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19日发布三季度宏观经济“成绩单”,多家机构预计9月消费增速继续加快,将达到3%左右。
假期快要结束了!这些地方有没有你?
假期已经快过完啦
出游仍是热门话题
这几天你去哪里玩了?
拼假出行的小伙伴可能还在嗨皮
也有人在热门景点挤到怀疑人生
冷空气不甘寂寞前来凑热闹
东北地区一夜“入冬”
……
创新高!国庆假期前4天 旅游 消费超4500亿元
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国庆假期前四日 旅游 消费再创 历史 新高 ,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5.42亿人次,同比增长8.02%;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4526.3亿元,同比增长8.58%。
其中,10月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36亿人次,同比增长7.44%;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1143.8亿元,同比增长8.26%。
假期景区有多挤?
有游客直呼,
趵突泉看不到泉,
西湖看不到湖,
外滩看不到滩……
还有游客表示
被“挤到质壁分离”
“手机信号都被挤断了”
多地景区开启限流模式
为了防止过度拥挤,提升 旅游 体验舒适度, 多地热门景区开启限流模式 。
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0月1日至7日实施限流,限流每日参观游客总人数为6.5万人次;陕西华山景区9月30日18时至10月8日8时对景区客流实行限控,华山门票每天销售限额为2.5万人次;国庆黄金周期间乐山大佛景区每日游山票限额2.24万人。
黄山迎客松景点附近游人如织。 杨传琳 摄
红色 旅游 受追捧 国庆彩车成网红
假日期间,红色 旅游 成为 旅游 市场主旋律。北京、井冈山、遵义、南昌、延安、嘉兴、广州等红色 旅游 热点城市受到广大游客欢迎。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杨家岭、西柏坡、古田会议旧址、香山革命纪念地等红色 旅游 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近日,“开天辟地”“不忘初心”等70组国庆彩车陆续在北京展览馆、天安门广场和奥林匹克公园等地展出,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成为国庆最热网红 。【详情】
今年国庆假期 旅游 还有啥新特点?
“自驾游”关键词搜索热度上涨35% ,甘肃、青海、新疆、贵州、皖南川藏等地自驾路线登上热搜榜。 家庭游、定制游引领新 时尚 。夜市餐饮之余,更多游客和市民一起走进 音乐厅、话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 ,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
假日 旅游 市场总体安全平稳
目前, 假日 旅游 市场运行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北京、四川、广东、广西、江西、宁夏、湖南、重庆等地文化和 旅游 部门在国庆期间连续深入多个景区景点开展巡查和暗访工作,实地推动假日 旅游 安全保障落实。
10月3日,成都宽窄巷子景区迎来游客 旅游 高峰,景区内游客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安源 摄
各地网友纷纷发来出游“报告”
来看看全国各个热门景点的情况
1
杭州
10月4日,杭州
一公交站叫“立马回头”
吸引无数路过的游客打卡
一名游客直呼
“我也想回头,但是回不了了!”
一看地图
前后路线堵得发红
一个站要半小时左右
2
贵阳
10月3日,贵州贵阳
天河潭风景区游客蛇形排队数公里
一位带着家人出游的游客
肩上扛着儿子说:
“今天来景区,(花了)4个小时
排队3个小时
进来也排队,出去也排队。”
观光车排队人群
一名带着老人出行的游客
看景区内排电瓶车的队伍实在太长
估计要三四个小时
最后只得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徒步回家
3
乐山
10月4日,四川乐山
乐山大佛门票又双叒叕抢光
游客冒雨排长队“抱佛脚”
哪料早上9点时
当天的游山票已达限额停止销售
有的游客赶了几百公里
有的是开4小时车过来
本以为到了景区可以直接买票
却突然扑了个空
“这样子很影响心情呐”
其实景区方面在长假前已发出提醒
乐山大佛景区每日限2.24万人
建议游客提前通过网络
实名预订景区游山票
并同时预约当日游览时间
4
重庆
有趣的是
长假期间重庆人纷纷表示
大重庆也太宠游客了吧!
据了解,仅国庆放假首日
重庆解放碑区域人流量就达到40万人次
朝天门区域达到40万人次
洪崖洞游客接待量达到14万人次
10月3日
重庆市公安局、市文化 旅游 委发布“温馨提示”
请广大市民错峰出行
把更多空间留给外地游客
网友:太宠粉儿了叭!
5
长沙
网红店当然也不甘示弱
长沙一网红小龙虾店
一天放出16000个号
排队人数竟达到6614桌
有网友排了一天队
想打车回去休息
结果需等1180位
……
北方迎“断崖式降温” 东北游客裹被子玩耍
这两天,降温也是热门话题
网友调侃说
“你在北方裹着貂,我在南方露着腰”
东北人一夜“入冬”
10月3日东北地区一夜降温
在大连的游客把被褥、浴巾、雨衣等
一切能用上的御寒神器
都裹在身上
买来的热饮也成了暖手宝
有的萌娃被冻哭
还有人只能用意念扛冻
↓↓↓
校对:余佑彪
后缀:18.39亿人次!暑期游交出亮眼成绩单,还有这些新特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