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带来同比增长100%上半年国内游客来沪旅游139亿人次收入155019亿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同比增长100%上半年国内游客来沪旅游139亿人次收入155019亿元
8月16日下午,市文化旅游局召开上海市文旅系统主题教育暨2023年上海文旅消费工作推进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指出,今年上半年,上海文旅市场呈现高开稳走良好态势。伴随疫情防控的平稳转段和稳增长政策措施的加持,在全市文旅系统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文旅深度融合,立足都市型、融入双循环、拥抱新人群、抢占新赛道,文旅市场主要指标快速攀升,文博美展、演艺演出、网络视听、假日文旅实现强劲复苏,总体呈现高开稳走、供需两旺、加速回暖的良好发展态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3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50.1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100%。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文旅消费量质齐升。银联消费大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消费达4784.5亿元,同比增长77%。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90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0%和90%以上。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8亿元,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4.12%和32.4%。全市纳入跟踪分析的重大旅游投资建设项目完成投资额87.47亿元,同比增长50.8%。
二是演艺市场强劲复苏。上半年,全市共举办营业性演出2.2万余场、吸引观众1199.38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8.32亿元,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3.2%、25.1%、16.5%。上海首创的100家“演艺新空间”遍地开花,仅亚洲大厦、大世界等已汇聚41个风格各异、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演出场所,每月演出近800场,接待观众逾10万人次,月票房超1000万元,成为演艺新消费的示范区。
三是文博美展成为热点。今年1-7月,全市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展览约1000个,接待观众达1813万人次。上海博物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成为现象级大展,创下中国博物馆收费展览多项新纪录,98天展期接待观众42万人次,拉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1:15。
四是假日文旅表现抢眼。从元旦、春节到五一、端午,全市上下围绕“乐游上海”假日文旅主题,累计策划推出超千项文旅活动和服务,有力撬动假日市场繁荣,做大假日经济蛋糕。元旦假期,全市接待游客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86.01亿元。春节长假,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66.40亿元,双双居于全国各大城市首位。五一假日,全市接待游客1564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88.97亿元,旅游消费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五是文旅元宇宙带来增量。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实施数字文旅新基建、技术工具新突破、沉浸互动新内容等五大专项行动,遴选推出首批60家上海文旅元宇宙新赛道重点企业。明天广场的“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兴业太古汇的“消失的法老”沉浸式探索体验展等文旅元宇宙示范项目,成为都市消费的“引爆点”和新增长点。另据统计,上半年,本市网络视听产业实现收入900亿元,上海24部精品入选全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推选名单,占全国总量16.6%,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方世忠强调,展望下半年,要充分把握文旅复苏加速确定性机遇。综合各方因素,整个文旅行业加速复苏是一个确定性事件,文旅行业会进入信心回暖期、市场上行期、发展加速期。从宏观环境看,经济增长预期不断上调。特别是出入境旅游市场复苏出现重大利好,我国出境团队游国家和地区已增至138个,基本覆盖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国家,同时多家中外航空公司宣布增加直航航班和航次频度。国际消费环境的改善、跨境旅游出行的便利,无疑将***出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回暖。从市场热度看,文旅复苏的确定性最大。演唱会、文物拍卖等文化市场持续火爆,暑期旅游旺季热力四射,加上下半年国庆、中秋叠加的八天超长假期,进博会、亚运会特别是“重装回归”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上海双年展等重大节展赛会即将密集举办,将为下半年上海文旅市场的恢复增长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利契机。从营商环境看,政策释放必将激活市场。近期,国务院及国家部委、上海市密集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政策行动”双轮驱动扩大需求、强化供给。这些政策的集中发力和逐步释放,将极大的稳定市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为下半年的文旅投资和消费市场注入新的动力、新的活力。
方世忠要求,举全市之力,联手打好文旅促消费稳增长的攻坚战。文旅是大产业、大民生、大展示,是城市流量的入口,是服务经济的引擎。下半年,全市文旅系统和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把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破解文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突破口,强化市区联手、部门协同、政企合作、社会参与,努力构建文旅领域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合力打好文旅促消费稳增长攻坚战,大力推动文旅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率先实现上海游客总流量向恢复到2019年发展水平迈进,更好激活城市流量和赋能经济增长。
一是要聚力都市文旅特色,创新文旅消费优质供给。要突出上海文旅“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内在特点,厚植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时尚文化,持续打响“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演艺大世界”“海派城市考古”“到上海看美展”“家门口好去处”等都市文旅品牌。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相长,大力推进“文旅”和“文旅”,不断丰富十大主题游产品,形成更多“必游”的热门打卡点和消费集聚区。要做大做强邮轮旅游和邮轮经济,全力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目的地,助推上海邮轮母港重返***、世界前五的行列。
二是要聚力办好重大节展,做强文旅消费引流平台。要高质量保障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国文旅投融资大会,高水平办好第34届上海旅游节、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五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等重大节展赛会,充分放大品牌效应、平台效应、引流效应。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传播叙事能力,大力实施沪产电视剧、视听节目、动漫游戏、文创精品、文化演艺、原创剧本等“出海战略”,努力开辟文旅消费的新蓝海。
三是要聚力落实文旅民生,提升文旅消费体验品质。要深入做好“城市美育”大文章,全力实施好市委十九项民心工程之一的上海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精心实施好舞台艺术、美术、电视剧“三大创作行动”,办好“社会美育大课堂”“市民艺术夜校”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更多家门口“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和休闲好去处。
四是要聚力抢抓新的赛道,拓展文旅消费场景领域。要抢占元宇宙赛道,发力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创意策源型、产业链主型企业,积极打造更具未来感的数字文旅新内容、新场景、新体验。要主动拥抱新人群、新科技、新融合,大力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空间,增强文旅消费的年轻态、年轻力,将上海打造成年轻人向往的希望之城。要加快落地两个“双千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提升上海文旅发展的综合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要聚力加强城市宣推,壮大文旅消费流量支撑。要把加强城市宣传、持续扩大流量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盘活拓展国内存量、深度挖掘国际增量,让文旅发展的流量底座更加厚实。要推进城市宣传营销精准化,科学把握国际传播规律,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推进上海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六是要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文旅消费有力保障。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最优文旅营商环境,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业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要持续强化政策供给,推动消费信心提振和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活跃市场、丰富供给,增强城市消费活力。
方世忠强调,促文旅消费,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责任感抓实安全。要针对下半年重大节展多、大型活动多、旅游热度高的实际,压紧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游客个人“四方责任”。要聚焦文旅行业大人流、高集聚、密闭性的特点,突出用电用火用气、消防设施、特种设备、旅游包车和文博场馆等重点部位,推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将文旅安全风险防范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文物安全。要坚决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将内容监管贯穿到文旅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突出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切实守牢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底线。
图片来源:乐游上海
编辑:姜方
2021五一旅游数据统计五一旅游人数排行及收入
五一假期出门旅游的人肯定有不少,想知道五一假期各个省的旅游数据吗?下面就是详细的旅游数据,今年五一出门旅游的游客确实有不少,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员呢?
五一假期旅游数据
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842.6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81.9%,按可比口径计算恢复到2019年的98.4%;旅游总收入93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2倍,按可比口径计算恢复到2019年86%。
上海市
共接待游客1688.9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138.88%,其中,外省市来沪游客共624.96万人次,占总游客数的37%,旅游拉动消费约400亿元。
广东省
共接待游客427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9.8%,较2019年同期增长11.6%;收入265.2亿元,同比增长156.0%,较2019年同期增长13.7%。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共接待游客2229.09万人次,同比增长198.2%,比2019年同期同口径增长18.2%;实现旅游消费182.91亿元,同比增长261.6%,比2019年同期同口径增长29.2%。
四川省
纳入统计的716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058.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87亿元。全省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99.81万人次,实现收入270.4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3.43%和224.73%。
重庆市
A级旅游景区“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019.8万人次,同比增长14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0.4%,文旅行业实现强劲复苏。
甘肃省
共接待游客1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4.5亿元,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长59.4%和59.7%;分别恢复至2019年假日同期水平的102.4%和95%。
河南省
旅游市场共接待游客5526.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1.48%、1.75%,再创历史新高。
贵州省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3412.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96亿元。
新疆***尔自治区
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00.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61%;实现旅游收入43.11亿元,同比增长142.46%。其中,累计接待疆内游客436.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1亿元;累计接待疆外游客63.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90亿元。
安徽省
累计接待游客4427.67万人次,较2020年同比增长116.5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6.07%;实现旅游收入201.71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51.1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1.68%。
江苏省
接待游客总量达3537.57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1.06%,同比2020年增长154.2%;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3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2.03%,同比2020年增长160.68%。
浙江省
共接待游客2456.6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62.5%,比2019年同期增长18.1%。实现旅游收入291.6亿元,游客人均花费1187元/人,比2021年春节假日高31元/人(同口径比)。
湖北省
共接待游客4321.5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3%;实现旅游收入198.3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2%。
湖南省
纳入监测的102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780.59万人次,同比增长187.3%,实现营业收入104021.9294万元,同比增长175.45%。其中5A级景区接待游客250.99万人次,同比增长311.94%,实现营业收入32438.86万元,同比增长315.31%。
山西省
共接待国内游客数量2351.49万人次,同比增长66.42%。实现旅游总收入125.15亿元,同比增长139.25%。
青海省
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与2020年同比增长101.8%;旅游收入11.64亿元,与2020年同比增长153%。按照同期可比较口径计算,分别达到2019年接待水平的140%和92.5%。
宁夏***自治区
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14万人次,营业收入1.01亿元,营业收入首次实现亿元大关,分别比2019年增长74.14%和19.59%。
辽宁省
累计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4%,比疫情前2019年增长6.8%。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约89亿元,同比增长137%,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80%左右。
吉林省
共接待游客794.77万人次,同比增长79.31%,按可比口径较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长16.34%;实现旅游总收入84.58亿元,同比增长106.34%,较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长12.18%。
黑龙江省
共接待游客880.93万人次,同比增长670.4%,日均接待游客176.19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07.1%;实现旅游收入43.98亿元,同比增长
1228.22%,日均旅游收入8.80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116.01%。
内蒙古自治区
累计接待国内游客898.10万人次,同比增长295.05%,按可比口径恢复到疫前同期的69%,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3.06亿元,同比增长562.00%,按可比口径恢复到疫前同期的41%,旅游业恢复态势明显。
云南省
共接待游客178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8.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日均水平的119.7%和122.7%。
海南省
旅游接待游客29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1%,与2019年同比增长43.0%。实现旅游总收入40.96亿元,同比增长312.2%,与2019年同比增长73.3%。
五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整理这个表后,发现人均受益第一名的,居然不是张家界。人们度假都有往南边海边跑的现象,加上平潭给人的形象与海边的度假设施,似乎并不强力推广旅游,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任务存在。张家界本身,一直和黄山被并列,有时也被和丽江、大理、桂林并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进一步数据。张家界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景点票价高,支付景点门票和房费后,按平均三天旅游,就差不多一个人得花掉1000元了,要是在想吃好点,那就得不少钱。
北海当前的旅游总收入绝对值还不能跟厦门、桂林、昆明这些城市比,只能比人均获益,毕竟北海仍仅仅是一个不足200万人口的小城市。
柳州很意外会排在这里,我只能推测可能是因为位于桂林和南宁中间,能吸引到不少人同时也去这里旅游,有了解更多的朋友,希望给我们留言解释。
再来是厦门和珠海,这个属于意料中的数据。
下面有个海南省的数据,人均消费1390元,是一群消费力最强的富人选择度假的去处,但是对比总人口,海南排名并不靠前,也就是并不是每个海南地区的人都能从旅游中获益。
昆明和版纳的数据并不突出,这里最大原因是因为假期不够长,五一期间的飞机运输排班,并没有采用暑假的模式,无法运输大量游客,事实上我之前文章列出过机票价格和航班,五一是价格高,班次少。
整个云南地区的旺季就是暑假,我猜测暑假期间的游客大约占了全年游客的一半,主要是暑假时间够长,大老远来一趟云南,大家都希望把相距很远的几个旅游重点城市都跑完。
2020年旅游业发展前景如何呢?
——2020年中国旅***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疫情影响下的旅游业恢复速度加大【组图】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5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18年同比增长11.06%。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19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0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中国旅***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年旅游业会爆发吗?
2023年元旦假期是“新十条”发布后首个小长假,部分地方的旅游业正快速回暖复苏。一则“阳康人挤爆三亚,酒店房间几乎售罄”的新闻上了热搜。据相关报道,黄山与去年元旦相比增幅达57.88%;济南市文旅局数据显示,元旦共接待游客12.88万人次。此类数据全国各地均有报道,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游客出游热情稳步攀升,旅游市场逐步回暖。
?
据红星新闻1月1日报道,许多人距离上次出门旅游已过去三年了 ,“阳康人”坐满了前往三亚的飞机。由于三亚市整体上已过感染高峰,旅游景点内的酒店,商场、休闲***和餐厅几乎都已放开营业。酒店在“新十条”发布几天内差不多都售磬,民宿也迎来了入住率的高峰。海南省和三亚市在促进旅游复苏的同时,倡议游客主动落实个人防护,目前还有酒店提供“抗阳”服务。
?
记者采访了部分游客,游客反映“新十条”发布后旅游顺畅多了。以前旅游出行前做核酸,落地还要找核酸点核酸检测,甚至有时凌晨一点还在排队做核酸。现在旅游只要订好机票酒店就行了,不用扫码和核酸阴性证明,大家出行也很方便,旅游最讲究的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旅游团内几乎没有发烧等不舒服的状况况,游客都自觉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所以说是相对安全的。
?
旅游市场逐步回暖,给旅游从业者带来了欣喜。一些旅行社工作人员说,以前是担忧没有游客,现在担忧的是没有车、房和船。十二万一晚的八人间、八万一晚的六人间和七八千的双人间在小长假都被订完。当地接机出租车司机也开心,出租车拉客频率也在逐日上升,导游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休闲***和餐厅也回到了熙熙攘攘热闹的场景,让从业的老板们笑得合不拢嘴。
?
可以这么认为,疫情对旅游业影响是深远的。在消除疫情的影响,是要一个渐进过程。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完善,2023年第一季度,旅游业仍可能处于蛰伏期,从元旦的情况看来,大家对旅游来说有热情,但仍对疫情有相应的防范心理,全国仅部分地区出现了火爆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业将会慢慢回暖。旅客将从观望、准备和等待中迎来爆发,预计在2023年暑假期间达到井喷。
后缀:同比增长100%!上半年国内游客来沪旅游1.39亿人次、收入1550.19亿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