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来华2023年中国旅***业的大变局外国游客暴减9成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游客数量下降90%,为何外国游客放弃到中国旅游?
在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放松和消遣的重要方式。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同时还可以在精神方面达到愉悦和满足。
尤其在心灵出现创伤的时候,通过旅游可以有效的治愈心灵。近些年来,旅***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旅游的热衷程度。在进行旅游的过程中,很多游客不仅仅会选择本国的旅游景点,还会到海外进行旅游,过去多年时间,到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也在不断的增多。
不过最近却有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出现了急剧下滑,下滑幅度达到90%左右。如果对比发现,虽然每年的旅游人数都在不断的增长,但是增长的比例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是不是那些外国游客不愿意到中国来呢?
从目前我国各个景区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来看,确实出现了逐步下降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不断上涨的物价。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之所以一些外国游客放弃到中国旅游,是因为发现中国的物价比较高。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景点,经常会有不良的商家做出宰客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旅游旺季经常出现超高的物价,让本地游客都感到无奈,也是外国游客所不能接受的,甚至有一些商家在招待外国游客的时候,还特意抬高商品价格。正是因为如此,导致一些外国游客放弃到中国旅行。
2、复杂的签证问题。一直以来,中国到海外旅游的游客数量是非常多的,到其他国家旅游办理签证也没有太过复杂的手续,甚至还有不少国家专门针对中国游客设定了很多优惠的签证政策。
外国游客想要到我国旅游,必须要办理签证。不过,在办理签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签证办理流程也是比较复杂的,因此阻止了一些外国游客到中国旅行。
3、受国际航班的影响。外国游客想要到中国旅游,必须要乘坐国际航班,目前飞往中国的航班依然是不足的,特别是有一些航空公司,还没有完全恢复中国航线。在恢复航班的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自然无法满足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需求。
4、受到政府蛊惑的外国游客。为了打击中国的发展,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在进行舆论宣传的过程中,经常抹黑中国,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更是严格把控舆论导向。不仅宣传中国***甚至还误导老百姓,导致民意也越来越多的反对中国。
就拿美国民众来说,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针对中国的情绪在不断的上涨,因为在美国民众所能接受的信息中,往往都是比较负面的,而美国政府又在背后不断的推波助澜。
甚至还发布了警告,不允许美国人到中国旅行。对于美国游客来说,如果想要到中国旅行,还有可能被拘留或者是受到出境禁令的限制。
5、无法适应中国的环境。这些年来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就,特别是移动支付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我们都知道在旅行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消费,而消费支付是每个游客都绕不开的话题。
虽然我们现在在使用,非常便捷的移动支付,比如微信或者支付宝,但是大部分外国人在支付的时候只能使用信用卡。
通过手机绑定中国的微信支付并不容易,造成了一些外国游客无法适应中国的消费场景和支付模式。而且在使用外国护照,购买高铁机票等,也会遇到很多的麻烦。
如果对目前旅***业有所了解的话,大家也会发现,其实不仅仅外国游客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就连国内游客在出行旅行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旅游景点门票虽然并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住宿费用以及饮食费用却急剧上升。
各个酒店的价格飞速上涨,造成游客在出行时的消费标准再一次提升,人们必须要支付高昂的住宿费用。很多在2023年旅行的人都深切的感受到酒店太贵,大部分酒店的价格翻了好几倍。
比如原本一家酒店每晚的价格360元,但是到7月份或者8月份的时候酒店价格直接飙升到每晚1000多元。面对不断上升的住宿成本,让不少人调整了外出旅行计划。
关于此事件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外国人来华旅游数量骤降98.6%,出口下滑14%,压力三大
外国人来华旅游数量骤降,整个入境游的产业链已经解体,振兴入境游促消费是当务之急。
最近好几组数据都不太理想。首先是国内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数断崖式下降,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数仅为5.2万人次,同比暴跌98.6%,境外游客中还有78%的游客来自港澳台,剩余比例中大部分来自东南亚,欧美赴华游客寥寥无几。
整个入境游的产业链已经解体,振兴入境游促消费是当务之急。无独有偶,外商投资、出口等数据均不是太好看。
1、整个旅***业中受伤最深重的就是入境游,产业链接近崩溃,甚至在上海还可以目睹老外离开的趋势,许多常驻的外国人大部分都回国了,而这些人以前都是宣传入境游的主要贡献来源。
商务往来和旅游对于促进民间外交、缓解负面偏见以及增加对华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入境游的减少有可能形成一种不好的影响。
2、外商投资方面,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只有4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低,且外国资本利润的汇出增加,导致了净投资者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的减少。
当然,这跟美元加息周期有关,但从内部来看,由于需求不足,外资也没有太大的意愿继续扩大在华的投资,叠加多方面因素,外资不预期人民币会在短期内走强。
3、无论是国际产业资本还是国内资本,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全球供应链正在去中国化。这一情况甚至影响到外迁海外的子公司,据了解,美国海关也加强了对原材料供应链进行溯源,欧洲也一样。因此不仅外资,一些国内上游和中游企业也在考虑全面在东南亚布局,而不仅仅是中间商。
4、今年前5月,美元基金的投资数量和金额都出现了双降,在中国获取巨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过去两年中,贝莱德在国内的表现严重低于预期,旗下偏股型基金全部亏损(截止到2023.5.31)好几只亏了30%以上,而伴随着产品表现的持续低迷,贝莱德基金的产品募集也遭遇了断崖式降温。
今年发行的贝莱德行业优选竟仅募集了不足4.4亿,这与其2021年9月在国内发行的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首发66.8亿的爆款相比,确实有悬殊的落差感。上半年投资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只募资了14亿美元,降幅达到89%,而全球同期降幅只有15%。
这也反映出港股在内的整个上市IPO变得越来越困难,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无法退出。今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只有178亿港元,还不如印尼一个雅下达。
5、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7%。
中欧、中美贸易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分别出现0.1%、9.6%的降幅,中日贸易总值同比下降5.8%。分产品看,前7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837.3亿元,同比增长118.5%。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出口额均不及去年同期。今年很多外贸企业订单都不如疫情前,压力非常大,后面能稳住就非常不错了。
毕竟欧美还在加息竞赛,处于货币收紧周期,外需不足导致进出口情况压力比较大。韩国更惨,出口连跌十个月,7月降16.5%。
越南出口创14年来最长连跌,越南前7个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0.6%。美国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进口总额持续下降,从40740亿美元跌到2023年二季度的37310亿美元,减少了3430亿美元,跌了差不多9%。
6、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2023年8月9日人民币单日调贬23基点。人民币连续两个交易日走贬,累计贬值幅度超过200基点。今年人民币跌破7.2并非美元太强,而是人民币太弱。因此主要原因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7、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从会议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此次调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中央提振经济的组合拳之一,并非个案措施的考虑。终归还是信心不足。
结论:银行压力大,关注招商引资的政策方向和力度。
2023年旅游热点
2023年的旅游热点是启动旅游协调议事机制提振入境游;专项文旅消费券,释放“银发经济”需求;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联盟;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规范电竞酒店经营等。
1、启动旅游协调议事机制提振入境游
启动旅游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入境复苏与振兴。宣传、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牵头组建跨部门旅游协调机制,加强对“美好中国”文化内涵、旅游载体和要素支撑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
完善境外游客在行前和旅游过程中的金融结算和移动支付环境、网络服务,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增强入境旅游的国内基础和行业配套服务水平。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旅游城市和街区,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岛,推出一批绿色旅游示范区。发挥国际组团社、国内地接社和在线旅游平台作用。
2、专项文旅消费券,释放“银发经济”需求
消费券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综合性通用消费券在***的精准度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发放专项文旅消费券,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
利用消费券做好引导,鼓励民众“走向远方”,建议对消费券跨省、跨市区流通使用展开研究、试点,鼓励各地方政府联合发放跨区域的文旅消费券,同时可研究发放交通补贴+文旅消费“捆绑式”券种,促进“跨市游”、“跨省游”。
3、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场景美不美成了游客去不去的关键因素,很多景区都在打造网红卖点,沉浸式旅游已逐步走向市场,游客偏好呈现从风景到场景、从观光到沉浸的转变。
乡村民宿良莠不齐,存在同质化竞争、价格混乱、体验感差等问题,而民宿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集约化来弥补短板。酒店有星级标准,民宿已经制定的相关标准也应尽快落地评级标准,努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4、建立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联盟
由文旅部等相关部门牵头,构建省级统筹建设与管理机制。组织力量深入挖掘街区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各街区一类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等的梳理和保护,丰富沉浸式消费体验业态,优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各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升街区的整体活力,集束打造城市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
打造数字化联盟资源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提供场景地图、语音讲解、线上体验式历史文化展厅等服务功能,实现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数字化呈现;开通街区文创产品、特色食品等线上购买渠道,激发文旅消费市场活力。
5、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规范电竞酒店经营
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打造益智类、法律推理类、主旋律类***产品。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召开全国剧本***管理工作视频会,督促各地加快备案、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检查力度,将剧本***经营场所全面纳入监管视线,进一步推动剧本***管理政策落实落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